伪造合同属于什么罪逃税行为

1.伪造合同用于逃税极可能触犯逃税罪。纳税人采用欺骗、隐瞒手段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就构成逃税罪。伪造合同作为欺骗、隐瞒手段之一,用于虚假纳税申报以逃税,符合该罪构成要件。
2.对于首次逃税情况,若经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及时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在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再次逃税则需承担刑事责任。
3.为避免此类违法情况,企业和个人应树立正确纳税意识,依法依规进行纳税申报。税务部门要加强监管和宣传,加大对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法律分析:
(1)伪造合同用于逃税符合逃税罪的构成要件。当纳税人通过欺骗、隐瞒手段虚假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时,就触犯了逃税罪,伪造合同就是欺骗、隐瞒手段之一。
(2)法律也有首次逃税的宽宥规定。首次逃税者若在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税款、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3)但存在限制条件,若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即便此次是首次被发现该逃税行为,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提醒:
逃税行为严重违法,不要妄图通过伪造合同等手段逃税。若涉及税务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人士避免法律风险。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一)避免伪造合同逃税行为,依法诚信纳税,按规定如实进行纳税申报。
(二)若发现存在伪造合同逃税情况,应及时主动向税务机关报告,配合补缴应纳税款和滞纳金。
(三)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务制度,杜绝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1.伪造合同逃税或触犯逃税罪。法律规定,纳税人用欺骗、隐瞒手段虚假申报或不申报,逃税数额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就构成此罪。伪造合同是欺骗手段,用于虚假申报逃税,符合构成要件。

2.首次逃税,在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税款、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可不追究刑责。但五年内有逃税刑事处罚或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结论:
伪造合同用于逃税可能触犯逃税罪,但首次逃税满足一定条件可不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纳税人采用欺骗、隐瞒手段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就构成逃税罪。伪造合同是欺骗、隐瞒手段之一,用其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以逃税,符合逃税罪构成要件。不过,首次逃税的,经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税款、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可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五年内曾因逃税受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则不适用该免责条款。若在税务事务中遇到类似复杂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宁波北仑区律师 武义县律师 淳安律师 台州律师 宁波鄞州区刑事律师 台州市律师网 温岭市律师网 湖口县律师网 湖州市资深刑事律师 东阳市刑事律师咨询 衢州市刑事律师咨询 宁波市海曙区刑事律师 德清县刑事律师 永嘉县取保候审律师 台州市路桥区刑事律师咨询 湖州市南浔区律师网 诸暨市律师网 玉环市律师网 长兴房产律师 绍兴柯桥房产律师 舟山律师 天台律师事务所 杭州临安法律咨询 平阳法律咨询 余姚刑事律师 温州洞头刑事律师 德清刑事律师 磐安刑事律师 建德律师事务所 宁波镇海律师事务所 宣城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湖口律师 杭州拱墅律师 衢州律师 江山律师 庆元律师 衢州衢江律师 黄山律师 温州龙湾律师 杭州上城律师 杭州临安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杭州拱墅律师 杭州富阳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黄山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衢州柯城律师 杭州刑事律师 江山律师 永康律师 杭州临平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青田刑事律师